中国云计算大势图
- 分类:博文-私有云
- 发布于 2013年3月29日 星期五 10:42
- 作者:Super User
- 点击数:25958
分析大势,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,是目前整个云计算处于什么阶段,又将走向何方?
美国云计算的生态系统
去年3月,我去美国访问多家云计算公司后最大的感受是,Amazon的AWS和RackSpace等IaaS服务已经非常普及,其上支撑着 Engine Yard、Heroku等许多PaaS平台,共同为更多的XaaS服务企业和其他社会化、移动互联网等领域的创业公司不断兴起提供了土壤,形成生机勃勃的 生态系统,推动着美国目前异常活跃和繁荣的IT创业创新大潮。
今年春节前,我在旧金山公务之余拜访了Iron.io,他们专门从事消息中间件服务的开发,还处于创业早期,员工不到十人,但技术非常有特色。办公 地点是Heroku创始人之一开办的孵化基地,这个基地规模不大,但已经入驻了好几家Heroku上做第三方垂直服务的公司。这种XaaS公司数量众多, 往往都是技术人员创办,专攻一点,各具特色,代表着整个生态系统最有活力的部分之一。(本期郭理靖的《国外云计算创新与趋势》对此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。)
虽然美国主要的云平台在过去一年中都出现过一些事故和问题,但总体上用户的满意度是很高的,中小企业和创业公司选择IaaS和PaaS公共云平台已 经成为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。而政府从奥巴马开始一直在大力推进IT设施尽可能地云计算化。大公司的CIO虽然很多还喜欢把云计算还不安全、不能轻率采用等 言论挂在嘴边,但另一方面使用Salesforce、Workday等SaaS软件来管理客户和员工等最敏感的信息,使用Yammer、Chatter等 进行内部协作沟通都已经非常普遍。相比移动互联网一个7亿美元的Instagram就让人欣喜不已,CRM、HCM、社会化方面的SaaS公司估值超过 10亿美元的比比皆是,不是已经IPO上市,就是以高估值获得多轮融资,或者高价被感受到威胁的Oracle、微软、SAP等公司收购。创业的热点目前已 经扩展到医疗、教育、零售、支付等领域。(本期檀林《隔海观潮看 SaaS》有很精彩的分析。)
9月再次到美国的时候,正值Salesforce的Dreamforce大会举行,据说有9万人参会,规模甚 至超过了紧接着的OracleWorld一头,云计算的声势让整个旧金山都为之一震,也让我第一天晚上差点订不到酒店。在地铁上能看到另一个业界知名的云 计算大会CloudExpo的广告,其中强调Dreamforce参会者的优惠信息,这种生态意识,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
美国云计算已经进入攻坚阶段
2012 年11月中旬,云计算领域的领头羊Amazon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首次全球客户与合作伙伴大会。此次大会Amazon的重点目标并非创业公司,而是规模较 大的企业客户。无论是会议上发布的Redshift数据仓库等产品,与VMware映像和微软Active Directory的集成、对混合云的支持等新的功能,AWS获得的各种认证,还是被请到台上的NASA、纳斯达克、美国政府等主要客户,Amazon无 不在强调企业。Amazon的云计算部门近来开始大规模招聘销售人员,当然也是针对大中企业客户。今年3月Amazon获得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年6亿美元大 单的消息,应该是云计算行业近期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。
从开发者、创业者到企业,Amazon云计算似乎已经进入了第二也是攻坚阶段:要从总价值近3万亿美元的全球IT采购中分得更多的蛋糕。
而与一般IT展会不同,在此次大会的合作伙伴展区,传统IT巨头厂商的展位往往不大,而一些新兴的云技术和服务公司的展位却又气派又抢眼。
由此看来,云计算其实是Amazon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通过大规模平台,将自身技术和运营能力转变为新一代的产品和服务,加上全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 新兴力 量,与传统IT厂商直接竞争的一个过程。另一层面,云计算又将推动各行各业的创新浪潮,会有更多新兴企业诞生,打破行业格局,威胁原有领导者的地位。
当然,处于守势的传统IT企业,其实力仍然不容忽视。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储备,与互联网和新兴企业相比并不处于劣势(曾在Amazon和微软研发团队 都干过的 何刚就说,AWS最主要的几名技术骨干那种水平的人,微软可以找出好几百个),加上专利和客户惯性等因素,云计算的攻防战,鹿死谁手,其实还很难说。在会 上,AWS的头号用户Netflix CEO Reed Hasting也表示:“我们还处在云计算非常原始的汇编语言阶段。” 但是,此消彼长的大趋势已经非常明显了。传统巨头要想生存,就得学会甚至超越挑战者的玩法。
中美云计算的差距
2013年,中国的云计算在总体上又处于什么阶段?
总体看上,我们比美国云计算要整整落后一个阶段,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。
第一,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还比较落后
Amazon 的Lilian Shao曾经撰文比较中美基础设施,指出了在中国机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在全球来看都是非常恶劣的。由于很多领域都存在垄断,国内很难找到符合基本质量标准 的机房,而自建又基本不可能;网络环境更差,南北互通问题(不仅互通带宽少,而且价格奇高)困扰互联网多年,仍未解决,BGP甚至光纤互联都受到严格限 制。她在文中感叹:“中国的互联网运维队伍可能是全世界最庞大的。运维甚至成为很多互联网业务的核心竞争力。因为基础设施和网络上太复杂了。”
而季昕华在本期文章《IaaS在中国落地的难点》里也认为,一方面,国内对云计算的认识不够清晰和理性,先是期望过高,迅速转换为数据中心的投资热 潮,然后发现应用跟不上,资源闲置,又开始谈云色变;一方面,网站备案等政府监管方式与云计算的弹性快捷完全背道而驰。此外,云计算往往涉及电信增值服 务,资质又 成了这方面创业的拦路虎。
第二,我们还没有Amazon,也没有RackSpace
从美国的发展情况来看,靠谱的IaaS对云计算全局的启动至关重要。写到这里,突发奇想,在某CIO微群里发问:“大家都用过国内的公共云吗?”马 上有同学回应:“国内现在 有靠谱的云吗?” 的确,云平台说白了对用户而言也是一种产品和解决方案,到底好不好使,有没有较多的提供商选择,是企业用户考虑采用的基本前提。
但在中国,恰恰缺乏足够多靠谱的云平台。刘黎明曾在去年底评点过国内IaaS各厂商,排在第一阵营的是阿里云、万网和盛大。而时至今日,万网已并入阿里云,盛大云计算有明显转为对内服务的意味,阿里云成了一家独大。
第三,我们没有GAE,也没有Engine Yard和Heroku
中美在PaaS上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市场上。国内运营较早的PaaS新浪云,经过几年迅速发展,用户虽然增加很快,但由于用户主要是开发者和创业小公司,收入有限,目前也在思考转型。此外的PaaS平台基本上是各家巨头的附属业务而已。
而我今年访问Engine Yard,他们的运营高级副总Bill Platt非常自豪地表示,公司发展非常迅速,增长率是按月来统计的。用户中,除了创业公司、SaaS企业、软件开发公司、电商、移动、游戏等之外,大中 企业的部门也非常多。我问主要担心哪些竞争者,他说最大的敌人是客户习惯全部自己搞定,而与其他的PaaS公司竞争其实不太多,因为市场太大了。对于 Amazon也在向PaaS发展,他认为这一块并不容易做,短期内很难构成威胁。他们的IaaS层80%放在Amazon上,另外20%针对要求更高的客 户,放在电信运营商Verizon旗下Teremark的迈阿密数据中心,这个数据中心安全等级最高,也是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数据中心所在地。
PaaS本身更像以前面向开发者的开发工具和中间件,由于盗版思维的广泛存在,这个市场一直没有形成,因此PaaS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。
云计算对中国的意义
云计算对于中国,其实是一次难得的大机遇。众所周知,在中国IT行业中的主导力量是外企。国内企业无论核心技术、研发实力、企业机制和战略眼光,都 乏善可 陈。唯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为和中兴,优势主要在电信行业,企业IT领域如果按原来的格局一步步来,要走的路还很长。国家部委和专家们为CPU、操作系 统、数据库等自主核心技术的缺失头痛,也不是一年两年了。虽然经过多年的巨大投资,但成效甚微。
可是,云计算激发了技术大变革,行业技术竞争的焦点转向了数据中心计算,转向了新型人机交互和智能算法等方面。从芯片开始,计算、存储和网络的软硬件,服务器端的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,客户端设备上的操作系统等等,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,开源软件和开放技术占据了主导地位。
在这些技术领域,国内产业界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和一些创新创业企业,相比以往,与国际巨头的差距大大缩小了。技术的开源和开放性,更给我们继续缩小差 距乃至后 来者居上,创造了机会。目前在一些比较核心的开源软件如Linux、MySQL、Hadoop、OpenStack等方面,国内都有不少技术人员进入了国 际社区的舞台,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
然而,这种机遇的窗口期不会太久。微软与世纪互联联手让Azure在华落地之后,Amazon等 国外云服务厂商预计也会接踵而至。而Apple的iCloud其实早已经通过数以千万的终端设备进入我们的生活。云计算本质上是全球化的,也就是说,最好 的技术和服务,如果没有人为阻挡,会通吃全球。而且人为的阻挡也越来越不容易而且越来越违反潮流和不合时宜了。
云计算又将引发大规模的创新,创新速度明显加快,新技术、新理念和新服务层出不穷。相信经常去硅谷的同学,应该能深切感觉到这一点。
此外,云计算还直接与大数据密切相关。数据作为新时代的战略资源,意味着具有产权和主权的性质,最终很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最终的竞争成败,将系于大生态系统的建设。我们的生态系统是否健康,是否有利于创新和创业,有利于个人才能的充分发挥,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。而建设这个生态系统的责任,在政府,在产业,在每个公司,也在每个人。我们需要有更长远的眼光。
从这个角度来看,国内目前有希望成为云计算平台、成为生态系统主导的公司其实非常少。我有一个观点,云计算是一把手工程,只有公司的最高决策者能清 楚地认识 到云计算的关键性,有决心长期投入,而且有真正开放的心态,有生态系统的意识,这项业务才有可能发展,最终获得广大客户的信任。当然,打造一个平台生态系 统的技术、运营和资金实力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。
中国需要有更多具有生态系统意识的企业和个人。那种什么都要自己做,最后什么都做不好的思维,必须改改了。什么时候,像LinkCloud、 Ucloud、七牛、又拍、监控宝、stdyun、华云网际、云杉网络等这些脚踏实地的企业能够有更加 宽松适宜的环境,能够更加顺利地成长起来,中国的云计算就有希望了。